有個小孩叫做阿明,有一天因為跟母親吵架,竟然氣到跑出家門,大力得把門甩上後離家出走。阿明一整天在外面閒晃都沒吃飯,在外面流浪到晚上,肚子好餓不知道該怎麼辦,路過麵攤身上也沒有帶錢,就一直看著那些麵忍不住流口水。麵攤老闆娘很有愛心,看阿明肚子很餓的樣子,就把他叫進店裡面說:「看你肚子那麼餓,來!我煮一碗麵請你吃,不用錢」。
以前吃飯沒有特別的感覺,但是當阿明餓著肚子看著熱騰騰的麵端上桌,就邊吃著麵邊流下感動的眼淚。老闆娘看了奇怪便問他說:「麵有那麼好吃嗎?你怎麼哭了呢?」阿明跟老闆娘說:「我不認識妳,你還對我這麼好,還親自煮麵給我吃。我今天跟媽媽吵架,我就跑出來離家出走了…。」
老闆娘聽完就告訴阿明:「我才煮一碗麵給你,你就感動成這個樣子,你媽媽煮過多少碗麵給你吃,你怎麼都忘記了?」。
來細數一下父母親、爺爺奶奶從我們出生到現在總共煮多少飯、多少麵給我們吃過呢?
哀,次數真是多到數不清。社會上很多人都會犯一個錯誤,很容易忘記時常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父母親、爺爺奶奶的照顧、陪伴、養育我們的恩德。就跟故事裡的阿明一樣,不管是誰對誰錯,吵個架就氣呼呼的,把父母平常對我們的好都忘記了,才會一吵架就離家出走,做出讓父母親擔心的事情。但是朋友、親戚或其他不熟的人偶爾送我們東西,就記在心上很感謝他們,這就本末倒置了。
一起來思考親愛的孩子,你們覺得當我們跟父母親吵架、或意見不合的時候該怎麼辦呢?有沒有比小明更好的方法來解決事情呢?
當我們被誤會或受委屈的時候,為了要讓對方聽我們的意見,講話可能就會變得比較大聲,或甚至哭出來。這時候我們就學習,深呼吸、吐氣,穩定自己的情緒後,先不要激動、急著說話,而是先思考自己想要說什麼,試著慢慢的、用平常講話的音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,這樣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,才會有比較好的結果。
像老師平常很少跟父母吵架,但也會有爭吵的時候。不小心講話太大聲、或對父母親講話不禮貌,知道自己講錯話讓父母親傷心,做錯事當天一定都會向父母道歉和好。
一起來思考親愛的孩子,下次跟爸爸媽媽吵架時,要用什麼方式跟他們溝通呢?
先深呼吸、穩定情緒後,慢慢的、用平常講話的音量跟對方說話。這個方式不只可以用在家人之間,跟朋友吵架、不開心,或被老師誤會責罵時,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跟對方溝通、說明事情,也相信只要我們溝通時的態度沉穩、真的做錯事也有記得向對方道歉的話,不開心的事情很快就能獲得解決,與他人的感情也能夠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