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!我是推廣讀經教育的新手,自稱慈庸。
有在關注經典教育的父母親可能都很認同兒童讀經的重要性,家長帶孩子們來學習論語、孟子、三字經、弟子規...不僅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識字能力,也能夠幫助孩子端正自身的品格與價值觀。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,老師能透過講解歷史故事、玩互動式遊戲,或者是把生硬的道理帶入生活當中解說,更能夠提升孩子們讀經的樂趣,也能夠在淺移默化之中培養孩子們分辨對與錯的能力。
大家好!我是推廣讀經教育的新手,自稱慈庸。
有在關注經典教育的父母親可能都很認同兒童讀經的重要性,家長帶孩子們來學習論語、孟子、三字經、弟子規...不僅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識字能力,也能夠幫助孩子端正自身的品格與價值觀。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,老師能透過講解歷史故事、玩互動式遊戲,或者是把生硬的道理帶入生活當中解說,更能夠提升孩子們讀經的樂趣,也能夠在淺移默化之中培養孩子們分辨對與錯的能力。
你們有聽過哪些動物孝順的故事呢?其實,很多動物都懂得孝順。比較熟悉的是烏鴉與羔羊,首先就來介紹「烏鴉反哺」的故事。
烏鴉有四個種類:巨烏、祥烏、鳳烏、慈烏,只有其中一種慈烏烏鴉懂得孝順。烏鴉還不會飛的時候由烏鴉媽媽照顧,在外面辛苦的飛來飛去找食物,一口一口餵小烏鴉吃蟲讓牠健康長大。可是人會老,烏鴉媽媽也會變老,老烏鴉飛得速度慢、視力跟體力變得越來越差,該怎麼辦呢?小烏鴉長大之後,為了報答母親,也就學烏鴉媽媽以前照顧牠的方式,到處飛來飛去找食物,找到食物後就飛回家帶給母親吃,用這種方式報答父母養育的恩德。
說到笑容滿面承親顏,就會聯想到24孝當中非常有名的「戲彩娛親」周朝老萊子的故事。這個故事大多數的小朋友可能都有聽過,想想看父母親總希望我們可以像大人一樣成熟、穩重,這是為什麼呢?我們就來聽聽戲彩娛親背後的故事。
西漢時期的皇帝漢文帝(劉恆)從小就是個非常孝順的人,他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親(薄太后)問安。而且睡覺前也會記得再問安一次。有一年漢文帝的母親生病了,病情非常的嚴重,幾乎是躺在床上休息而無法下床走動。從前年代醫學並不發達,不像現在可以吃西藥病情好得比較快速、或者是吊點滴、開刀做手術等醫療技術,只能吃中藥慢慢調養身體,因此漢文帝非常擔心母親身體狀況。
有個小孩叫做阿明,有一天因為跟母親吵架,竟然氣到跑出家門,大力得把門甩上後離家出走。阿明一整天在外面閒晃都沒吃飯,在外面流浪到晚上,肚子好餓不知道該怎麼辦,路過麵攤身上也沒有帶錢,就一直看著那些麵忍不住流口水。麵攤老闆娘很有愛心,看阿明肚子很餓的樣子,就把他叫進店裡面說:「看你肚子那麼餓,來!我煮一碗麵請你吃,不用錢」。
這是很久以前在新聞上看到的故事,故事的主角是兩位小學三年級的兄弟,他們出身於特別的家庭,從小就沒有父母親,一直以來都是外婆辛苦撫養長大,因此跟外婆感情也特別好。可是外婆有一天生重病,竟然被送進醫院住院了。
東漢末年時有個孝順的孩子,名字叫做陸績。陸績的母親很喜歡吃橘子,但是他們住的地方因為土壤、氣候不適合種橘子,橘子得從其他地方運過來賣,價格很貴。因此對他們來說橘子是有錢人家才買的起的昂貴的水果,非常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