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東漢的楊震,字伯起是位清廉的高官。他喜歡學習,文學素養非常好,時常拜訪有名的學者增進學識,有「關西孔子楊伯起」的美稱。

 

  在東漢進入末期時,社會充斥著不好的風氣。這時候的人們為了出人頭地,想盡辦法用金錢賄賂官員取得官位、買通主考官提升考試分數,尤其在政壇上造成莫大的影響,形成了一股歪風。

 

  楊震在這樣污濁的時代背景中成長,但絲毫不受賄賂風氣影響。參加察舉考試,雖然文章寫得出眾,有資質成為第一名的狀元,卻因為不肯花錢賄賂考官,導致每次考試都不及格,無法入榜。

 

一起來思考親愛的孩子,如果身邊的人在做不正確的事情,例如,大家都喜歡隨地亂丟垃圾、或者是破壞公共物品,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?會像楊震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,不跟別人同流合汙,做正確的事情嗎?我們要有一個觀念,不管身邊的人做得如何?好與不好都與我無關。做任何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良心去做,堅持做對的事。

  楊震因為堅定自己的操守,堅持不賄賂考官,因此直到40多歲了還是年年落榜,幸好遇到賢人的推舉才如願以償的當官,被皇帝派到荊州擔任敕使。

 

  當時荊州正好缺少一位縣令,楊震聽說王密很有才華,於是推舉他當縣令。王密謹記這份恩情在心中,為了表達感謝之情,竟然在一天夜裡偷偷的帶了十條黃金送到楊震手中。楊震看到黃金非常驚訝,也感到不解,搖搖頭失望的說道:「唉!我是欣賞你的才華,才推薦你當縣令。你應該知道我的為人,這些黃金我不會接收的,你真是太不了解我、太令人失望了!」

 

  王密聽了卻不以為意,心裡想著…「這個時代哪有人不收賄賂的?這麼不領情,一定是怕被別人知道,壞了名聲。」為了緩解氣氛,他低聲地說道:「深夜無人知。」楊震聽完非常生氣,義正辭嚴地告誡王密:「就算外面沒有人知道你送金子給我,但是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已有「四知」,怎麼能夠說沒有人知道呢?」這時王密才驚覺事態嚴重,羞愧的帶著金條快速離開。

 

  如此過了幾年,楊震為官清廉的好名聲傳入皇帝的耳中,有幸進入朝廷輔佐朝政。可惜以賄賂等不正當的手段入朝當官的人占大多數,可想而知,皇帝身邊圍繞的盡是些品格敗壞的奸臣。清廉的楊震在他們的眼裡就如同眼中釘般的存在,最後也被奸臣陷害,免去了官職。就這樣,在感慨人心不古、奸臣當道下,楊震在悲憤之餘竟然在返回老家的途中死亡。

  楊震生前雖然無法在朝廷中發揮志向、挽化頹風,可是他清廉、正直的行為典範流傳至今,在貪污腐敗的朝代中展現了一股難能可貴的清流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模範與榜樣。

 

【故事啟示】

 

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認清「四知,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」的重要性。就算身邊沒有別人,一個人偷偷摸摸的做壞事,少了「你知」卻依然還是有「三知,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」。因此檢視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,是否合乎天地良心與社會上的道德規範,傾聽內心的聲音,如果昧著良心做事,最終後悔的還是自己。然而,做壞事有「四知」,做好事也有「四知」。記得時常孝順父母、幫助別人,就算只是默默的行善,相信你的善念、善事上天都看在眼裡,在未來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夠得到天人的眷顧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慈庸-讀經班學習 的頭像
    慈庸-讀經班學習

    讀經班學習-慈庸部落格

    慈庸-讀經班學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